发布日期:2021-05-08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柳州市妇联推出《柳州党史》科普答题栏目,以党史知识科普的形式引导妇联党员干部、广大妇女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中共柳北地方组织的建立
第一节 “中融百”民众抗暴起义
1931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国的融县雅瑶乡进步青年骆希道,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回到融县黄金、冠带、大将、板榄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以身作则,烧契废租,救济贫苦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他还在进步青年和小学教师中组织学习小组,订购《大公报》《共产党宣言》《苏俄旅行记》《莫斯科视察记》等进步书刊,组织青年进行学习,传播革命思想。同时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的大好形势,并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腐败无能及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欺压民众的丑恶行径,并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骆希道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被迫于同年11月出走广州。在红军过柳北和骆希道宣传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35年9月,融县北区和中渡县(今属鹿寨县)、百寿县(今属永福县)农民1000余人,奋起反对国民党征兵和民团训练,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反征兵抗团练斗争,史称“中融百”事件(又称“八团”农民起义),震慑了广西国
民党当局。国民党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统治广西后,于1935年至1936年间提出了所谓“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政治口号,推行“自卫、自治、自给”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自三寓政策,以“共御外侮”之名,行封建割据之实。强征壮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大搞民团训练,并搞土地呈报,增加赋税,趁机鱼肉乡民。加上当年柳州区民团指挥部还电令融县政府大量征用民工修建长安东圩飞机场1个、城乡关卡碉堡26个、融三(融县到三江)公路
,激起各地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1935年9月,在融县北区一带乡村,以雅瑶乡福田村蒋东明、大将乡大华村覃冠雄和板茂村覃国枢等人为首秘密串联集会,控诉国民党桂系军阀统治压迫和剥削农民的罪行,发动地方农民群众和开明士绅筹粮筹款,筹集枪支弹药,准备武装反抗强征壮丁和民团训练,并联络各地青壮年农民在雅瑶乡龙妙粤东会馆成立反征兵总部,推选蒋东明为司令。自愿加入组织者饮血酒为盟,表示同心同德。这时,负责联络工作的覃冠雄不慎被县民团局抓获,暴露了身份。融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梁济带县团兵11人前往浪保、鼎安等地图谋镇压,在设洞村抓走了部分青壮年农民,并在东宅田段召集农民群众大会进行训话。覃冠雄的父亲覃国献出于气愤和救子心切,组织龙妙、富乐、大将、设洞等地青壮年农民揭竿起义,一举包围了鼎安乡公所,生擒梁济等官兵12人,并趁势攻下浪保乡公所,缴械
了两个乡的枪支弹药,声势大振。当时,除了融县北区的龙安、抚安、里安、带安、明安、永安、古安、泗安等八团青壮年农民参加之外,中渡、百寿两县早已酝酿起义的青壮年农民闻讯,也带着土枪、土炮、长矛、大刀等各种武器纷纷赶来参加,总人数约1000多人。被覃国猷关押在设洞的梁济见势不妙,利用上厕所之机自杀未遂,又提出愿用被县民团局关押的覃冠雄进行交换。双方约定9月20日在淑母河渡口交换人质。届时,双方带了队伍到达东西两岸。起义军先放梁济,而县民团局背信弃义,不放覃冠雄。覃国猷知道中计上当,遂率领起义军与县团军隔河交战。激战几小时后,县民团又出动了增援部队前来助战。起义军前线指挥林高茂身负重伤,队伍平时未经组织训练,加上武器差、弹药缺乏,纷纷自动撤退,县团军也不敢渡河追击。起义军撤至大槽冲时,覃国献
下令枪决被关押的11名县团兵。9月21日,八团农民起义军汇合中渡、百寿农民起义军约1600余人去围攻百寿县城。因城墙坚固,两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城内百寿县县长郭尔正率领县团兵紧闭城门,聚力死守。民团司令部察觉南路电话线未被农民起义军切断,即电告路尾乡公所设法速报桂林上司求援。起义军打了三天三夜未能攻下县城。白崇禧从桂林方面调动了民团指挥官陈恩元和国民党第45师135团团长韦布,从柳州方面调动了国民党第七军军长廖磊、第24师师长覃连芳和庆远区民团指挥官尹承纲等人率兵前来镇压。9月24日凌晨,起义军发觉敌人的大批援军已到,被迫撤退。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抗暴斗争宣告失败。起义军首领蒋东明、覃国献等7人分别逃往贵州等地避难,家中房屋被烧,田地被“充公”。事后,桂系军阀进行“清乡",三县青壮年农民180余人被捕。起义军骨干覃国枢、韦日祥、赖
任南及南路指挥龚其汝等20余人惨遭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