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5-26  |  来源:广西女性   | |
编前语: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广西各族各界妇女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创出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为更好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巾帼力量,我们特开辟“党的女儿”——建党百年“她故事”栏目,和读者一起重温100年来100名(组)广西优秀女性的感人故事。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发动工农运动、点燃革命烈火的女英雄——钟竹筠的故事
钟竹筠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短暂的生命在北海这片土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1929年7月31日,上午10时,凄厉的军号声在北海的上空回响,令人心颤。从北海市审判厅(现广东北路和茶亭路交会处)往西炮台的路上,沿途站着许多岗哨,国民党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行刑队簇拥着一辆黄包车,沿途行驶。黄包车上坐着的、戴着脚镣手铐的正是钟竹筠——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南路地区妇女运动的先驱。慷慨赴死的路上,残弱的钟竹筠还在向两旁围观的群众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鼓励人们为革命的理想而继续斗争。她从容不迫,无所畏惧。
北海人民对钟竹筠并不陌生。
钟竹筠,原名秀贞,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遂溪县。18岁时(1921年)钟竹筠从安铺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读书,点燃了北海妇女解放运动的星火,是北海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钟竹筠自小贫苦。8岁那年遂溪遇上大灾荒,为寻找活路,父亲带着两个哥哥,母亲带着她分头外出逃荒,后到廉江县安铺镇谋生。10岁那年,她进入安铺小学就读。少年钟竹筠聪慧伶俐,勤奋好学,深得邻里和亲友的喜爱,但因家境贫困,不久后被迫辍学。1921年秋,得到在北海经商的姑妈资助,钟竹筠转到北海贞德女校就读。钟竹筠尊师爱友,乐于助人,对人总是热情有礼,常常帮助年轻的小同学梳头、洗衣服,有时还到厨房帮忙挑水洗菜。同学们亲切地称呼她“秀贞姐”。
在此期间,进步青年韩盈(遂溪人,在广州铁路工程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为中共产党员,是南路地区最早的革命领导人之一)多次来北海贞德女校探望钟竹筠,带来许多革命书籍和进步书刊。她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思想在心中萌芽,也逐渐意识到妇女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性。
钟竹筠曾就读的北海贞德女子学校
钟竹筠常常在进步学生中传阅、散发革命书籍报刊,给同学劳瑞梅、李玉霞等讲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还带头剪掉长辫留短发,以实际行动积极号召同学们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政治斗争。她曾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同学,如男女应不应当平等?重男轻女,妇女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公平吗?三从四德对吗?等等。同学们都觉得很新鲜,议论纷纷,却答不出来。她就给同学们讲革命道理,讲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妇女解放的道理,引发一场又一场的思辨,从而孕育了革命的种子,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北海的传播。
那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钟竹筠和万千爱国青年一样,立志救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在斗争中成长。
1925年春,钟竹筠从学校出来后,在广州湾、雷州半岛从事革命活动,领导妇女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反对包办婚姻,成为广州湾妇女运动的骨干力量。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广东省农民运动领袖之一、南路共产党组织创始人黄学增。4月,经黄学增介绍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第四期学习。
在广州农讲所,钟竹筠认识了周恩来、彭湃、恽代英等革命先驱,深受其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南路地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在革命工作中,钟竹筠与韩盈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两人不久后便结成了革命伴侣。
1925年9月初从农讲所毕业后,钟竹筠根据中共中央对国共合作的有关规定,加入了国民党并争取在国民党的中心部位开展工作。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组成南路特别委员会,钟竹筠被任命为广东南路特委委员兼妇女部长,负责指导南路地区的妇女解放运动。
1925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南征,讨伐盘踞南路的反动军阀邓本殷,钟竹筠随军南下。所到之处,她发动农民和妇女进行反封建斗争,斗土豪劣绅,分田分地;驱逐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的外国神父,把天主教堂开办的教会学校改为遂城女子小学。她亲自为妇女上课、带头编演婚姻自由的话剧,号召当地妇女团结起来向封建礼教开战,和封建买卖婚姻制度斗争,学习文化、关心革命、走上社会,争取人身自由和政治解放。
据查,那时妓院酒馆林立,一些为生活所迫或其他原因沦为娼妓的妇女,受尽折磨和剥削,处境很悲惨。钟竹筠利用组织起来的妇女力量,同凌辱、虐待妇女的鸨母作斗争,并组织了“女伶工会”,让她们在总工会的领导下,接受教育,起来抗争。先后有10多名妇女在她的帮助下跳出火坑,钟竹筠亲自给这些妇女戴大红花,引导她们走向新生活。这些脱离苦海的妇女对钟竹筠非常感激,后在钟竹筠被捕入狱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们曾冒着风险,赶到北海给她送钱送物。
1926年,广东南路地区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党组织决定派遣钟竹筠到中越边境防城县开展建党工作。钟竹筠毅然留下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儿子给嫂嫂抚养,离开疾病缠身的丈夫,只身来到东兴开展工农革命运动,并到北海、合浦指导妇女工作。在她的指导下,当地的工会、农会、学生会、妇协会都得到加强和发展,一大批女教师和女学生纷纷加入妇协会,成为骨干力量,钟竹筠也被选为东兴妇女解放协会主席。
1927年,钟竹筠主持建立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东兴支部,她任支部书记;同时建立了共青团组织;介绍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广州学习。
凡是钟竹筠工作过的地方,群众的革命士气都得到极大的鼓舞,妇女解放运动像烈火般熊熊燃烧。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全国城乡陷于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党员和革命者遭到杀害,尤其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更是国民党反动派“清党运动”的主要对象。
4月下旬,钟竹筠的丈夫韩盈在遂溪被捕后惨遭杀害;中共北海支部负责人江刺横等7人也在北海被捕牺牲。9月,国民党东兴警察分局局长沈石夫接到“钦廉清党委员会”逮捕钟竹筠的密令,但惧于钟竹筠深孚众望,不敢公然下手,施展阴谋暗中逮捕。一天晚上,沈石夫诡称请钟竹筠去“议事”,随即将她秘密羁押,并用船连夜解送到北海。敌人视她为共产党要犯,先拘押在国民党北海警察局(今海城区二小所在地),后又关在审判厅。
在狱中,钟竹筠从敌人口中知悉自己的丈夫、战友韩盈英勇牺牲的消息,悲痛欲绝,也更增加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增强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敌人多次软硬兼施对她进行刑讯逼供,妄图让她供出党组织的秘密和其他共产党员的姓名,得到的结果都是钟竹筠斩钉截铁的回绝。
国民党审判长见钟竹筠年轻貌美,无耻地提出要娶她为妾,许她富贵生活,以此作为她脱离党组织的条件,被钟竹筠严词斥责。次年,广东省国民党“清党委员会”来了个特派员,在审讯钟竹筠时也起了邪念,说:“你年纪轻轻的,何必守寡,嫁我便可出狱享福。”也遭到钟竹筠断然痛斥:“要杀要斩由你们,要我屈服办不到!”
钟竹筠被监禁了20个月,在最后一次审讯中,审判长还不死心,卑鄙地对她说:“竹筠啊,不要再执迷不悟了,你所理想的革命不是完了吗?你的先生也被枪毙了!你是个有知识的妇女,年轻又有才学,只要你答应脱离共产党,说出党的秘密,和我结合,金钱、地位、享受都有……”钟竹筠正义凛然地厉声打断:“革命不会完!最终完的是你们这伙人面兽心的反动派!我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东西。”
钟竹筠受尽敌人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以如磐的意志践行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
临刑那天,钟竹筠向敌人严正声明:“我要坐车,要向群众告别。”敌人慑于她的浩然正气,又因她的身体已被折磨得几乎走不动了,不得不雇车给她坐赴刑场。
车至刑场,下车时她镇定自若,昂首挺胸,面无惧色,双眼眺望着祖国多难的大地,坚定地步向西炮台刑场。钟竹筠,以她26岁的年轻生命,捍卫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与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