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柳州妇女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巾帼心向党

【柳州党史】党在柳州日报社的斗争 (二)广东党组织党员在柳州日报社的活动及报社特支的建立

  发布日期:2021-07-09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将本文分享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柳州市妇联推出《柳州党史》科普答题栏目,以党史知识科普的形式引导妇联党员干部、广大妇女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1942年6月,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的中共党员罗培元,应柳州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林继茂的邀请到报社工作。为坚持占领这块文化宣传阵地,又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充实进步力量,调整人员,占领阵地

罗培元到报社是林继茂向柳州专署专员尹承纲积极举荐,说罗能写一手好文章,是陆川(罗培元是广西陆川县人)有为的青年等等。经林继茂的介绍,尹承纲对罗培元十分赏识,罗到报社即担任编辑主任。

罗培元到报社不久,广西先后发生了七九事件和一一五事件,广西反动当局在全省范围内大肆逮捕共产党人。罗培元在此情势危迫的关头,保持了应有的镇定,不露声色,处之泰然。林继茂被捕去职后,罗培元继任总编辑,后又担任社长。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时刻,中共粤北省委派青年部部长陈能兴来到柳州,向罗培元传达上级组织的指示:两广的省级组织都受到破坏,今后暂停组织活动。并告诉罗,他的身份没有暴露,有条件在柳州隐蔽下来坚持斗争,要按照党在白区工作的方针办事,反对性急和暴露,耐心等待组织上派人来联系,要根据《新华日报》的精神来进行宣传,利用报社的社会关系,安排掩护广东过往柳州的党员和进步分子。罗培元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担任总编辑、社长等职务期间,从广东引荐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大大充实了报社的力量。并藉机逐步调整了报社的人事,把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尽量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将思想反动的职员逐个调离报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报社从社长、总编辑、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等重要岗位,直到经理、会计、总务等几乎全由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充任。在报社工作的中共党员,他们之间虽然没有组织关系,但彼此心照不宣,默契配合,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以重庆《新华日报》的精神为指导,自觉地按照中共中央的方针原则开展活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股宣传抗日救亡的核心力量。柳州日报社的共产党员还担负起转移过往柳州的党员和进步爱国人士的重任。如南委事件发生后,广东的党组织遭到破坏,不少党员转移到广西来。罗培元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把柳州日报社作为接待、转移、隐蔽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一个重要阵地。从广东方面过来、隐蔽在报社工作过的党员和进步人士有三四十人之多,如中共广东北江特委负责人邓楚白就是由罗培元安排在报社担任编辑主任的。还有一些进步文化人士撤来柳州,转移到重庆或西南后方去的,柳州日报社都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如教育界的林砺儒,新闻界的金仲华,作家黄药眠、孟超,画家孙波等都得到柳州日报社的帮助。柳州日报社为密切共产党与进步文化人士的患难与共的友好关系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团结和调动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和抗战积极性,促进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贡献了力量。

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罗培元到报社后,利用与柳州专署专员尹承纲和报社这个特殊的关系,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到报社不久,即有意识地去拜访柳州的权贵名流,如柳州师管区司令黄梦年、退役军长覃连芳、县参议长覃彩如、县长肖劲华,还有商会会长、新闻检查所所长、专署各科长、柳州报界的负责人及各中学校长,为后来开展统战工作创造了条件。他充分利用各种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的策略,孤立分化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断壮大革命力量。上至专署,下至县区乡的头面人物,广泛接触,向他们宣传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必胜、抗日战争必胜的形势,使他们明白大敌当前,大家要团结一致保卫家乡的道理。尽量在这些方面寻求共同语言,争取他们支持抗日,而尽力孤立县党部和三青团中的反动分子。在新闻界,争取与《大公报》和《广西日报》的合作,孤立反动的《中正日报》和《扫荡报》柳州办事处。在柳州第四战区争取了黄中廑、郭冠杰等中上层人士的掩护。在《柳州日报》上多刊登爱国进步人士李济深、李任仁、陈此生、宋云彬等的文章,以孤立分化敌人。在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审时度势,讲究方法和策略,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为了争取国民党抗日以及斗争的需要,《柳州日报》对于当时军政要人的抗日言论和行动都如实报道刊登。如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司令张发奎和广西当局的重要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李任仁、李济深及柳州专署专员尹承纲等的有关抗日言论、文章也都发表。每逢重大纪念日和节日,如九一八、八一三、七七、“双十节”、春节、元旦等都出版专刊,发表国民党重要人物的题词、文章。1943年1月1日,《柳州日报》曾刊登过李宗仁的题词:“名言谠论,启迪全民”;白崇禧的题词:“初更岁钥,万象一新,发抒伟论,寰宇咸钦";李任仁的题词:“口诛笔伐,为民前锋,妖气扫尽,寰宇春浓”;尹承纲的题词:“团结抗战,争取全胜”。有的人思想比较复杂,甚至和共产党的意见有分歧,只要他服膺于抗战这个大前提,在报上也给他一席之地。对于那些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的文章也都予以刊登。如《柳州日报》就曾发表过胡乔木、章乃器、金仲华、千家驹、张锡盈、莫乃群、石兆棠、黄中廑等人的文章,这就大大提高了报纸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柳州日报社撤退到柳北后,仍然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方针,积极开展对地方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在融县他们得知融县县长与民团副司令有矛盾时,就利用这个矛盾,借助《柳州日报》的威望,做融县县长的工作,晓以大义,明以利害,争取县长的支持,于1944年11月组建了柳北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队伍——融县自卫队第二分队(后更名为融县抗日挺进队),成为柳北武装抗日的主力队伍。罗培元还通过与尹承纲的关系,借口在这兵荒马乱中要保住报社器材和电讯畅通,保证报社员工的安全和必要的粮食供应,三次在尹承纲处领得武器装备,并得到给武装队伍所到之处供应粮食的手令,很快于1945年1月在罗城县龙岸乡建立起了以柳州日报社精干员工为主体的60人枪的桂北行署直属警卫队。这支队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八路军、新四军的要求训练建设队伍,成为一支打击敌人、保卫家乡的有生力量。转入农村,建立特别支部1944年11月11日,柳州城沦陷。柳州日报社全体员工在罗培元的带领下,撤退到融县。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报社员工仍在柳北一带农村继续出版发行《柳州日报》(油印版)。柳州日报总社设在罗城龙岸,还分别在柳城大埔、龙头、太平,罗城黄金、寺门,融县和睦等乡镇建立了10多个分社和分销社、办事处。通过出版发行《柳州日报》,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消息,深受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欢迎。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对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入抗日游击战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45年2月,在罗城龙岸由罗培元、张琛、何家英等3人建立了中共柳州日报社特支(初建时称特委),张琛任书记,主管组织工作;罗培元任副书记,主管军事、统战工作;何家英主管宣传工作。特支对报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桂北联合工委的决定进行了研究,并作出决定:恢复党的组织关系,发展壮大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利用报社的有利条件,开展以尹承纲为主的地方上层的统战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掌握武装,加强联系和发动群众,扎根群众之中。特支建立后,先后成立了5个党支部,分别是警卫队支部、柳城县大埔分社支部、罗城县黄金分销处支部、融县和睦分社支部、罗城县龙岸总社支部,有共产党员40余人。报社特支建立后,十分注意加强对党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培养,组织他们学习斯大林的著作,以斯大林推荐学习的英雄为榜样;组织学习讨论《青年修养问题》、《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社长罗培元给大家讲了《阶级之发展》和《气节·气量》,警卫队指导员陈扬(陈光)讲了《军事·政治》等。通过学习讨论,不断提高大家的阶级觉悟,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树立起革命的远大理想,一些青年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有的青年在实际斗争中加入了共产党组织。柳州日报社特支在艰难困苦的斗争中,为党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根据桂北联合工委的决定,柳州日报社立即建立起一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由报社员工和部分农村青年组成的武装队伍——桂北行署直属警卫队,对内称柳州日报警卫队。这支队伍活跃在罗城、融县、柳城等县的各乡镇,成为一支既宣传抗日又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武装队伍。5月,苏联军队攻克柏林,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苏军挥戈东指,日军全线收缩防线。6月29日,日军被迫从柳州城区撤出,柳州日报社全体员工先后从罗城、融县、柳城等各战斗岗位返回柳州。被日军劫后的柳州,到处是残垣断壁,满街瓦砾。柳州日报社原来的房子全部被烧光,埋藏在附近的印刷器材已被劫尽,仅有一小部分埋藏在密埠村的器材挖出来后仍可以使用。摆在他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尽快恢复出版《柳州日报》。人们渴望得到抗战节节胜利的消息,对于国内政治、军事局势发展如何,也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事。在报社特别支部的领导下,从领导到员工尽了最大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将社址暂时设在东门城楼上。一面积极筹备恢复出版铅印报纸,一面因陋就简,先出油印的《柳州日报》。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报社收到这一消息后,整个东门城楼顿时沸腾起来,员工们连夜赶刻油印报,以最快的速度于当晚发出“号外”。柳州人民得到这一喜讯,整个柳州城一片欢腾,人们奔走相告,共享这一胜利的喜悦。日军投降后,柳州日报社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又投入到反对独裁与内战、争取和平与民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企图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斗争之中。《柳州日报》的斗争经历了从笔杆子——枪杆子——笔杆子——枪杆子的过程,树立了独特的斗争风格,创造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他们之所以能在国统区坚持斗争时间那么长,斗争那样出色,主要是在柳州日报社内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核心,这是斗争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一条经验。柳州日报社特支的3位领导成员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特别是罗培元具有较高的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善于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于利用各种矛盾与敌人周旋,讲究斗争策略,克敌制胜。在艰苦恶劣的斗争环境下,柳州日报社员工信念不变,旗帜不倒,奋勇直前,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党的领导核心。此外,大家团结一致,创造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如在复杂环境中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利用各种矛盾“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利用报纸的合法地位,机智巧妙地和敌人开展斗争;竭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政治主张,组成了抗日宣传的生力军;运用手中的笔杆子,反面文章正面做,与国民党新闻检查官那种钳制舆论、扼杀民意的恶毒手段做斗争;广泛地结交朋友,上至军政要人,下至黎民百姓,积极开展统战工作,调动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自己的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可信赖的队伍;在生活环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坚韧不拔,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坚持工作,坚持斗争;加强对进步人士和青年的教育培养工作,引导他们向共产党靠拢,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为革命积蓄力量;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去指导实践革命活动的经验。



  • 柳州妇女
    微信公众号
  • 儿童少年
    活动中心
  • 柳州家教
    163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