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7-13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地进攻中国东三省,中国大片土地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2 年又发生了一二八事变,日军得寸进尺,进攻上海,而国民党政府却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国民党政府又于5月间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塘沽协定》。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民大众奋起反对蒋家王朝投降屈膝政策的运动方兴未艾,民族解放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12月9日,北平万余名学生在中共北方局和北平市委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大示威。一二九运动波及全国。消息传到柳州,各学校的学生纷纷组织起来,举行了数千人的集合游行,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并得到柳州各界人士的拥护和支持,爱国救亡运动深入人心。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北平郊区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人民行动起来,组织起来,万众一心,共赴困难,进行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动员最广、威力最强的民族解放战争。
柳州人民和全国一样,纷纷行动起来,组织各种救亡团体,以各种形式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工厂的工人以自动延长工时、增加生产来支援前线,不少爱国妇女以洗衣、缝补、募捐等方式来慰劳伤病员,而青年学生则成为文化宣传的主力军。
全国奋起抗战的消息一传到柳州,各个学校纷纷成立了各种抗日宣传队、歌咏队、演剧队,到大街小巷开展抗日宣传。他们义愤填膺地控诉日军的种种罪行,声泪俱下地诉说当亡国奴和流亡他乡的痛苦;热情地报告前线将士英勇杀敌的战况;满腔热情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全国总动员》、《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情真意切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街头剧和独幕剧。广大群众对学生们的宣传赞不绝口,并深受鼓舞。
柳州抗日救亡活动日趋活跃,不管是车站、码头,还是茶馆、街头,到处都是响遏行云的抗战歌声和口号声。为更广泛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柳州中学学生自治会组织的抗日宣传队从城市转到乡村。附近郊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散发抗日传单、张贴抗日标语、进行宣传演说。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字字句句打动了民众的心,增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龙城中学师生也组织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抗日巡回宣传工作团,开赴农村,满腔热情地进行宣传抗日的鼓动工作。他们除了给民众演出大型文艺节目外,还组织小分队深入到群众中去,以歌咏、山歌、墙报、家访等形式宣传抗日。还将师生们自动捐助的款用来购买慰问品,慰问抗日战士的家属。他们那激扬的抗日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民众的心。
柳州中学党小组积极发动学生参加战工团,到农村做抗日宣传工作。中共柳州支部书记粟稔亲自带领抗日宣传队,深入郊区农村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经过宣传,消息闭塞的乡村活跃起来了,老百姓的抗战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各乡村也都自发地建立起各种抗日救亡宣传组织。抗日宣传的队伍日益扩大,抗日救亡的声势不断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