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7-15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 |
抗日救亡团体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形式和坚强后盾,救亡团体在柳州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柳江战时儿童第二保育院
1937年8月,广西战时儿童保育院柳江第二保育院筹委会在柳江区(今柳州市)成立,由县长杨盟、红十字会会长李惠如、龙城中学校长高天骥、妇委会王挹芬、廖磊夫人胡慧等人组成筹委会,院址设在柳侯公园的柳侯祠内,后迁往柳城东泉,由胡慧任院长。该院为收留、抚养、教育战时牺牲同胞遗孤,实行人道救助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柳州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西南各地开展了保卫大西南的活动。为筹备组织柳州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负有言责的《柳州日报》在副刊《前哨》发起了召开柳州文化界保卫大西南座谈会的号召,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大学农学院师生、各中学师生、小学教师、机关单位职员30余人。会上,与会者就抗日救亡形势进行座谈,一致认为,柳州文化界必须和全国各地一样行动起来 ,开展保卫大西南活动。11月,柳州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简称文协)举行成立大会,由广西大学农学院进步教授乐嗣炳担任理事长。文协会址设在福建会馆。文协的任务是:开辟宣传阵地,组织宣传队伍。文协成立后,将《柳州日报》的副刊《前哨》改为《救亡周刊》,由文协主编;开办救亡阅览室,将一些进步的书刊向市民开放;吸收京剧团、桂剧团、粤剧团为集体会员,扩大宣传阵地;组织了1个救亡话剧团和4个救亡歌咏团,分别由小学教师、龙城中学学生、广西大学农学院师生和机关青年组成,举办联合演出或走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筹集资金创办了1个救亡剧场。著名戏剧家马彦祥来到柳州,专门参观了剧场,对此十分赞赏。1938年12月,汪精卫叛国投敌后,《新华日报》发表抨击文章。文协即发动了反汪的宣传活动:在《柳州日报》上发表了讨汪短评;乐嗣炳写了一篇揭露汪精卫等人卖国罪行的短文在《救亡周刊》上发表;在街头贴出反汪壁报;在救亡剧场举行了规模较大的坚持抗战座谈会,乐嗣炳在会上作了《最后胜利属于我们》的演讲。1939 年春,乐嗣炳的活动受到广西当局的注意,政治处境困难,被迫离开了广西大学。此后,文协理事会增选龙城中学校长高天骥为理事。乐辞去文协理事长后,推选高天骥为理事长。文协的活动对于推动柳州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抗敌演剧一队和九队
抗敌演剧队第一队和第九队是1938年在武汉成立的。当时在周恩来亲自领导和主持下,把一些共产党领导的和党的外围组织的进步群众宣传团体编成10个抗敌演剧队和4个抗敌宣传队,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领导。此时,国民政府在全国先后成立了10个战区,每个战区都配备一个抗敌演剧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0 年初,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迁到柳州,配属四战区的演剧一队也奉命随迁柳州。演剧九队是1939年底来到柳州的,原配属国民党第五战区,在征得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同意后,仍留在柳州开展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演剧一队和九队更名为剧宣四队和五队。两个队内均设有中共支部,共产党员是队里的中坚力量。著名戏剧家田汉自1940年至1943年间多次到柳州,指导宣传队的工作,使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更加活跃。
这两个文艺团体主要活动在柳州以及广西各地,也分别到过十多个省的乡村城镇进行演出。他们演出中外名剧和自己创作的活报剧、独幕剧、多幕剧十余个,演唱抗战歌曲上百首,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是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救亡文艺团体。
第四战区国民党特别党部中山室
第四战区国民党特别党部中山室,是一个属于文化俱乐部性质的机构。这是由四战区中共特别支部掌握的接触国民党中下级军官和对广大士兵开展统战工作的一块阵地。内有9名中共党员,工作人员均由中共党员担任。中山室建立了图书室、音乐组、美术组和体育组。图书室内有不少进步的书籍,还有各方面的报纸、刊物及进步书店的一些通俗的抗战读物,供官兵们自由阅读。为了帮助一些军官和士兵及时了解国际形势,每天出一期黑板报;音乐组成立业余歌咏队,教唱抗战歌曲;美术组定期出版漫画墙报;体育组组织男女篮球队开展体育活动等,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山室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用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和反对顽固势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柳州抗敌歌咏团和黎明剧社歌咏团
柳州抗敌歌咏团,以中共党员孙慎、舒模、吉联抗、黄力丁等为领导,以军人服务部的名义,于1940年5月在柳侯公园内成立,由近百名柳州青年组成。这个歌咏团在柳州活动数年之久,为地方培养了一批新音乐运动骨干,为柳州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做出了贡献。
黎明剧社歌咏团,主要以教师为基本成员,除自身组织歌咏宣传外,还经常与其他的歌咏团体组织开展活动,参加大型的歌咏演出,用歌声唤起民众抗日的热情。
外来抗日救亡团体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大批进步文化人士和进步文艺团体先后疏散到柳州。由中共党员领导的或受共产党影响的文化团体有:上海“八一三”歌咏团、上海话剧团、广州儿童剧团、厦门儿重剧团、广州话剧团、广州蓝白剧团、新安旅行团、铁血剧团、港粤服务团、新中国剧社、剧宣七队、华侨马戏团、北平童子团、中华飞武技术团等。他们在柳州演出了不少好的剧目,如《打日本》(活报剧)、《古庙钟声》(多幕儿童剧)、《夜光杯》、《茶花女》、《塞上风云》、《黑暗里的笑声》、《风波亭》、《光荣人家》、《胜利进行曲》、《杏花春雨江南》、《北京人》、《寄生草》、《怒吼吧,大后方》(大活报剧)等,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还演出了大型的《黄河大合唱》、《流亡三部曲》等乐曲以及精彩的杂技节目。
在华日本反战同盟西南支部,也曾到柳州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他们演出的《三兄弟》,历时一周,场场爆满,很受欢迎。部分外来文艺团体的领导人还直接参与到柳州文协的领导工作。补选了章枚(上海“八一三”歌咏团团长)、蒋柯夫(上海话剧团团长)、谭星(广州儿童剧团团长)为文协理事会理事。聘请上海话剧团的姚岳(姚平)、樊康为救亡剧场专任干事兼导演,陆新生为救亡歌咏队指导。由于有众多文艺团体及知名文化人士的指导与参与,柳州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达到了新的高潮。
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战时服务团,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以宗教面目出现的战地服务团体。团内设党支部,有中共党员10人。全团分为一、二两个队,共有31名队员。她们分别于1939年8月和1940年7月两次来到榴江县的鹿寨镇,为国民党驻鹿寨的“一七一”后方伤兵医院的伤病员服务。在医院里,她们精心护理伤病员,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政治思想工作,鼓励伤病员积极疗伤,早日康复重返前线杀敌。在工作之余,她们利用女性的特点,举办妇女夜学班,教识字、教唱抗战歌曲;讲形势,激发妇女的革命热情,鼓励妇女积极做好敌后工作,让自己的亲人和抗日将士在前方奋勇杀敌,保卫家乡的安全,保卫国土的完整;她们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走家串户访贫问苦,与群众促膝谈心,宣传“穷人要翻身”、“妇女要解放”的思想;她们还出版墙报,走上街头义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和政策。1940 年9月,服务团在鹿寨举行“九一八”纪念大会,揭露蒋介石的消极抵抗政策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大力宣传国难当头、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仇敌忾,抗击入侵之敌。广大听众群情激愤,义愤填膺,商贾富户、小商小贩和老百姓纷纷解囊捐献,“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鹿寨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服务团的推动下达到了高潮。
11 月,服务团肩负重任奉命转战,鹿寨人民召开欢送盛会,赠与“唤起民众”的锦旗,以表达鹿寨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服务团在鹿寨短短的7个余月,做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点燃了鹿寨民众心中抗日的烈火,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唤起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