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柳州妇女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巾帼心向党

【柳州党史】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七)

  发布日期:2022-01-19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将本文分享到:

第四节 人民团体的建立与开展工作


1949年11月至1956年9月,柳州市的人民团体组织有:市总工会、共青团柳州市委、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市工商业联合会、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各级人民团体组织是各级党委联系各方面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些人民团体,广泛联系群众,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结合各团体自身的特点和任务,积极开展活动,在巩固和保卫人民民主政权,参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运动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市总工会

1949年12月21日至22日,柳州市临时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市工会筹备委员会,选举沈超为工筹会副主任。1950年7月8日至12日,柳州市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市人民教育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28名。会上,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张云逸作《号召工人阶级帮助农民完成本省土改》的报告,中共柳州市委书记陈枫作《市总工筹会半年来工运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市工会筹委会副主任沈超作《市总工筹会半年来工运工作总结》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工会组织工作、职工文教工作、职工福利等决议和《告全市工人书》;通过《工会章程》,正式成立柳州市总工会;选举产生柳州市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1人、常务执行委员7人。7月14日,市总工会第一届执委会召开,选举陈枫为市总工会主席(兼)。同月,全市有基层工会组织21个、会员13175人,会员占职工总数的50%。

1953年4月、1955年2月、1956年4月,市工会分别召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第二届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市工会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市工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柳州市总工会于1953年7月改称柳州市工会联合会。

市总工会成立后,围绕柳州市的中心工作,结合工会的职能,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职工教育。为提高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其主人翁作用,市总工会以报告、广播讲座、组织宣传队下基层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工人阶级的使命,动员职工投入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开展《工会法》和《劳动保险条例》的宣传教育;“一五”计划期间,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活动,系统地进行阶级、团结、共产主义道德、劳动纪律教育;为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创办各种文化补习学校,至1953年4月全市创办职工业余初级学校17所、初中2所,办有文化学习班147个、速成识字班104个,入学职工共6583人。二是发动职工参与政治活动。1950年,组织全市职工举行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的示威游行、“五一”节工人阶级大游行和发动2万多名职工参加和平签名运动;1951年,组织发动全市职工投入镇压反革命、清匪反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运动;1952年以后,动员职工投入“三反”“五反”运动,并在企业工人中组织宣传队、“五反”打虎队。三是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争当劳模、提合理化建议和增产节约竞赛活动。四是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比赛活动。五是在工厂开展先进班组竞赛活动。




  • 柳州妇女
    微信公众号
  • 儿童少年
    活动中心
  • 柳州家教
    163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