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4-07  |  来源:柳州女性   | |
何海云,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人,现任融水四荣乡党委书记。她工作20余年,有18年在各乡镇的一线奋战,大家称她为“修路书记”。
“我是在杆洞乡出生的,离县城很远。读书的时候,要坐车一整天才能到县城,所以当我到香粉乡担任乡长,到同练乡担任书记的时候,我就觉得路不通,群众难脱贫,只有路通了,群众脱贫才有出路。”何海云说。
杆洞乡是融水最偏僻的乡镇,只有一条泥泞的山路通往村外,因此,从小在那里长大的她,对于“修路”有一种执念。
步行下村
“同练乡的条件确实比我想象中的艰苦,当时同练乡只有一条公路通到乡里面,跟别的乡镇都没有联网路,连砂石路也不通,下村主要靠步行,所以我觉得最需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当时我们调研走了两公里,却花了一个小时,完全是山路,很烂。”何海云回忆道。
同练乡第一条通往其他乡镇的联网路,就是何海云带领村民一起打通的。这条从同练乡到杆洞乡的路总共16.6公里,其中一段2公里长的山路,在联网路没开通之前非常难走,车子不通,只能靠步行,正常来说20分钟就可以走完的路,在这里却要花上一个小时。
完成村道调研工作后,何海云又立即开始逐村走访群众,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了解全乡村民的路网需求。
慰问群众
虽然修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但其中最难的,还是说服村民让田、让地修路。由于村屯路属于三级以下道路,没有补偿,何海云劝说村民让田修路,引来了许多村民的不解甚至反对。
她们通过开会、入户做工作,和群众分析利弊,耐心沟通,“如果路不通,满山的竹子、杉木等资源运不出来,请人工砍、扛的费用大;如果修通公路,就可以节约成本,把资源变成产业,同时改变过去步行耗时耗力的状况,方便下一代的生产生活,为子孙后代积德造福。”
组织乡村干部帮群众维修房子
经过何海云苦口婆心地劝说,乡亲们最终同意无条件地把农田、山场让出来,为修路让道。从2016年到2021年,同练乡在5年的时间里,修建了59条共181公里的道路,其中修通了通往贵州省的三级路、周边4个乡镇的联网路、20户以上各村屯的道路,实现2016年提出的交通要实现“三通”的目标,何海云也因此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修路书记”。
路通了,同练乡也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现在的“四通八达”,既改变了同练乡过去瑶、侗、苗寨几乎互不来往的现象,也打通了瑶乡经济的“任督二脉”。2018年,同练乡提前实现全乡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在同练乡测产田螺
同练乡养殖以“瑶乡土鸡”和田螺为主,种植则以瑶药中草药、高山蔬菜为主,打造“瑶乡土鸡”、煨酒、瑶浴等特色农产品。2020年发展带动592户养殖6.8万只“瑶乡土鸡”,户年增收最高达到2万元以上;田螺养殖从2018年发展到2020年的1000亩,总产值达300万元;农特产品年销售量超过600万元。
2021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她又扎根四荣乡,成为四荣乡党委书记。她说:“到四荣乡工作的第一个月,我们就及时梳理了被落久水利枢纽淹没的屯级道路,建立好数据库向各相关部门争取支持。目前已实施90%以上的项目,并在路通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产业。”
何海云先后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三八红旗手”“柳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一条条“致富路”不仅修进了千家万户,更修进了老百姓的心窝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