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柳州妇女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家庭儿童

哪些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教育部明确了

  发布日期:2021-11-18   |  来源:教育报、央视新闻       
将本文分享到:

义务教育阶段

哪些校外培训属于学科类?

我们如何鉴别?

近日,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项目鉴别管理。


《指南》中
哪些信息对广大家长最有帮助?
一起来看看吧
↓↓↓

=

鉴别依据

《指南》明确了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别依据,主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如符合以下特征

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项目

↓↓↓

◎ 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

◎ 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 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 结果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指南》实施要求

《指南》强调

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

◎ 建立分级指导机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统筹,当地方出现鉴别偏差或困难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指导和纠正。当出现较大争议或难以鉴别时,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研究裁决。

根据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协助非学科类培训主管部门,提供有关项目分类鉴别意见,并对“学科类”鉴别有最终决定权。

◎ 建立专家鉴别制度

各地要组建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无法直接判断的培训项目进行综合研判,得出鉴别意见。

鉴别专家组应包括相关学科、课程、教学等方面专家,且相关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未在培训机构中任职或兼职、属于非利益相关方。

◎ 强化机构行业自律

培训机构要进行自我研判、自评自查,规范开展培训活动,不得出现名不符实的情况,不得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遵循原则

关于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

教育部要求

遵循以下原则

↓↓↓

◎ 坚持从严规范。深刻领会贯彻中央“双减”精神要求,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落实属地行政管理责任,明晰界线、从严要求、规范程序,体现权威性和严肃性。

◎ 坚持科学严谨。充分依靠专家力量,尊重学科规律和教学规律,综合培训项目的实际情况,立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客观、公正、独立的专业鉴别意见,确保科学与严谨。

◎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主管部门之间横向配合、地区之间协同推进,坚持“一盘棋”,避免在实践中出现“低洼区”“空白区”“矛盾区”。积极研究和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制度和机制。



  • 柳州妇女
    微信公众号
  • 儿童少年
    活动中心
  • 柳州家教
    163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