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柳州妇女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家庭儿童

宝宝不会叫爸爸妈妈?这项筛查要重视→

  发布日期:2023-08-01   |  来源:广西疾控       
将本文分享到:

“医生!医生!

为什么我的宝宝快两岁了还不会讲话?”

“我家的娃说话不利索怎么办?”

“怎么我逗宝宝玩,

他一点反应都没有?”……


有上述困扰的家长要注意了!

这有可能提示着

宝宝的听力有问题



有数据显示,我国7岁以下听力残疾儿童超80万,0-6岁儿童听力现残率0.14%。


儿童期是言语和认知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新生儿的语言系统尚未发育,家长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如宝宝在这个时期发生严重的听力损害且未得到及时的干预,可能错过最佳的听力语言康复时期,影响孩子未来的言语、交流、认知、学习和生活能力。


因此

重视听力筛查很重要!

听力筛查怎么做?

一起来了解

👇👇👇


出生时听力筛查通过了,
还有必要做儿童听力筛查吗?



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技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部分新生儿的听力异常。


通过了出生时的听力筛查不意味着宝宝听力没有问题。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只能反映筛查当时的现状,但是听力损失可以发生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新生儿听力筛查无法发现迟发性、渐进性或获得性的听力损失。



国内外研究显示,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在整个学龄儿童中呈增加趋势。新生儿期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学龄前则增长至9-10‰,而听力损失被称为“看不见的残疾”,是因为它缺乏明显症状。


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和语言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和听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早干预,保护和促进儿童听觉和语言发育。




儿童进行听力筛查的重要年龄




根据《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进行听力筛查,此后应在6月龄、12月龄、24月龄、36月龄、4岁、5岁、6岁分别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其他情况,如孩子因噪音、外伤、中耳炎等情况出现自我描述听力下降的,也应该及时进行听力筛查。



耳及听力保健




1.正确地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噪声环境,避免给宝宝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8.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




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

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痒、耳痛、耳涨等症状;

对声音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


宝宝出现这些表现,家长应注意!




6月龄:不会寻找声音方向。


12月龄:对近旁的呼唤无反应,不能发单字词音。


18月龄: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24月龄:不能按照成人的指令完成相关动作,不能模仿成人说话或说话别人听不懂。


36月龄:吐字不清或不会说话,总要求别人重复讲话,经常用手势表示主观愿望。





  • 柳州妇女
    微信公众号
  • 儿童少年
    活动中心
  • 柳州家教
    163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