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5-13  |  来源:柳州1号   | |
今天是第110个国际护士节。109年前,为纪念现代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每年的5月12日被设立为国际护士节。时光如梭、百年荏苒,这个不平凡的女性,还有千千万万不平凡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感激、崇敬和铭记。
我们不会忘记,在战火硝烟中,是她们将濒临死亡的战士从死神的利爪下拽回;我们不会忘记,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是她们不惧生死,奋战在小汤山医院,搭建起固若金汤的生命堤防;我们不会忘记,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是她们用柔嫩的肩膀,托举起生的希望;我们不会忘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有4.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鏖战雷神山、火神山、光谷医院等,其中护士有2.86万名,占总数近七成……这些与死神赛跑、与恶魔掰手腕的护士,如天使般美丽!
实用便携的“堵管神器”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措施,患者术后要摆脱对气管导管的依赖、重新恢复口鼻呼吸,就需要暂时封堵气管导管的进气口进行呼吸练习。为了让患者尽早、安全拔管,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护士们用临床护理随处可见、随手可取的材料制成了实用便携的“堵管神器”。
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梁毅手持“堵管神器”
科室护士长梁毅介绍,目前临床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均无配套的堵管装置,一开始大家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中的胶塞堵管,可胶塞不易与导管外壁衔接固定,一旦病人用力咳嗽或活动增多,胶塞就会脱出甚至丢失,导致堵管失败。“不如给导管戴上防滑脱的‘安全帽’。”为帮助患者尽快拔管康复,科室护士们集思广益,用生理盐水瓶上的塑料瓶盖为主体,在两侧各钻一个小孔,再用一次性无菌头皮针的胶绳串联瓶盖固定在患者颈部,就能有效防止胶塞滑脱。有了这个“堵管神器”,科室患者的一次性堵管成功率从65%提升到95%,“白衣天使”们的小发明有效解决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难题。
指尖上的“开瓶神器”
护士给患者输液时需要用砂轮片打开装药水的安瓿瓶,然后用手直接掰开玻璃,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割伤手。柳州中医医院呼吸科护士张慧婷没少因此受伤。
今年初,她在回收输液的莫非式滴管时,发现滴管上的滴壶与安瓿瓶形状大小差不多,她灵光一闪:用塑料制成的滴壶套在安瓿瓶上再掰开,就不会伤到手了。于是她把滴壶从滴管上剪下来,并留下一节细管做“尾巴”。这段细“尾巴”刚好能穿过砂轮片中间的小孔,将二者连在一起,就制成了“指尖开瓶器”。
柳州中医医院张慧婷发明的“指尖开瓶器”
“有了这个神器,护士在开瓶时再也不担心被割伤了。”消化内科护士长黄静说,张慧婷发明的这个“指尖开瓶器”携带便捷,可以直接装在口袋里,另外取材和制作简单,使用安全,减少药品污染,目前已在全科室推广使用,并计划申请专利。
多样化的“逗娃神器”
柳钢医院儿科护长欧元园的制服口袋鼓鼓的,里面装着什么呢?“口袋里装的可都是‘哄娃’神器。”她一一掏出来,有卡通贴纸、卡通印章、纸蝴蝶、纸花、疼痛测试卡……
柳钢医院儿科护士们自制的纸玩具
欧元园说,患儿不像成年人,就诊时常常会哭闹,影响了治疗。为了让患儿能够安静下来配合治疗,护士们自掏腰包购买小朋友喜欢的贴纸和卡通印章,对表现好的小患者给予一张小贴纸作为奖励,或者在他们小手盖上“顶呱呱”的印章。后来心灵手巧的护士们还利用下班时间,用纸折成各种纸玩具,纸蝴蝶、鲜花、花篮等等。这些纸玩具体积不大,刚好可以装在口袋里。遇到害怕打针的小患者,护士直接从口袋里掏出纸玩具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助其顺利完成打针输液。
疼痛评分量化卡也是该科室护士口袋必备的法宝之一。由于小患者常常无法准确表述症状,会影响医生对症治疗。疼痛评分量化卡由各种圆脸表情组成,小患者可以直接指示表情,以此可以更准确判断患儿症状。欧元园介绍,原来量化卡有A4纸大小,不方便携带,今年初,科室重新设计制作成了巴掌大小,可以装在口袋里随时取用。
可穿戴的“智能加压神器”
患者在进行腋臭手术后,需要用医用胶带及纱布对腋窝伤口进行加压固定。患者在睡觉、移动时可能使纱布移位,导致皮瓣感染坏死,胶带长时间接触患者皮肤还易导致皮肤过敏。为了帮助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市工人医院的“发明大王”、皮肤科主管护师赵娜发明了一种能穿在患者身上的“智能加压神器”固定伤口。
市工人医院的“发明大王”、皮肤科主管护师赵娜与自己的专利证书合影
“我把纳米银抑菌敷料固定在弹力背心上,用万能充电改装成温度传感装置检测术区的温度,再将听诊器上的压力阀改造成压力传感器,做成了一件背心式的腋臭术后智能加压装置。患者穿上后可以轻松调节伤口区域的温度和压力,睡觉和移动时也不用担心了。”赵娜说,“智能加压神器”从自己脑中的一个想法到制作成实物真正帮助到患者一共经历了2年的不断试验,并在2018年成功申请科研专利。如今已有60名患者在“神器”的帮助下,缩短了一半术后恢复时间。
除了这项发明,赵娜还拥有1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为患者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我和病人的交流,要多问他们有什么不舒服,解决他们的不适就是我思考改进工作的方向和发明创造的目的。”
方便收纳的“哄睡神器”
良好睡眠质量能更好地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而保证他们的睡眠质量需要提供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环境。市潭中人民医院·妇儿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苏玉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被包裹的新生儿在暖箱中哭闹少,不易惊醒。为了给新生儿营造这样的“仿宫”环境,增加新生儿安全感,保证其睡眠质量,科室用可吹气膨胀、可折叠的医用硅胶材料发明了一种“哄睡神器”——“仿宫”环境改良的新生儿U形鸟巢。
市潭中人民医院·妇儿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苏玉燕介绍“哄睡神器”
护士们先将U型鸟巢底部及护圈充气,套上柔软的棉布被套。在U形气垫护圈的作用下,新生儿体态成卷曲状态,U形气垫护圈围绕着新生儿身体,当新生儿活动时,四肢触碰到护圈会感受到边界感,其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哄睡神器”给新生儿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孩子在睡眠中哭闹减少、不易受惊。
口袋里的“清洁神器”
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来自护士们的多项发明创作不仅很好地利用了“身边物”,各式各样的“口袋神器”也让不少前来就诊治疗的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由该科护士周颖发明的一种多功能清洗护理器便是其中之一。
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护士们的“清洁神器”
“平时我们给患者做完治疗后,发现磁疗罐上的润滑剂存在不易清洗到位等情况,于是就结合身边的棉签、牙刷、针管等物品,发明创造出这一种多功能清洁护理器。”周颖说,这样的组合既能无死角清洁磁疗罐内部卫生,清洁过后还能直接通过针管注入酒精进行消毒,方便快捷。
该院中医科护士长覃周韦介绍,最近科室的护士们还发明了“艾条熄灭罐”“回旋灸器”“紫外光玻璃光导消毒杯”等使用简单的身边物料所做成的“口袋神器”。记者了解到,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护士从2018年至2020年共申请专利17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发明型专利10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