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6-04 | 来源:市妇联新媒体工作室 | |
这是值得柳州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是载入柳州史册的重要时刻——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柳州市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柳州194万女性以“铁娘子”的担当与“绣花针”的智慧,在思想铸魂、文化传承、法治护航、家风润城、志愿关爱五大维度协同发力,用实干实绩在城市文明基因中镌刻下深刻的巾帼印记。
一、思想铸魂:厚植家国情怀筑牢文明根基
注重先进典型引领,5年来全市涌现出各级三八红旗手(标兵)353名、集体162个,巾帼文明岗234个,全国巾帼建功标兵4名、先进集体3个,巾帼正能量辐射效应持续增强。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柳宗元纪念馆等阵地,近5年全市1800支“桂姐姐”宣讲团开展多形式宣讲9100余场次、受众48.5万余人次,用“小切口”传递“大道理”,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二、文化赋能:传承与创新融合激活文明基因
以“非遗+”模式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一场“我要上民T”——行进中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T台秀惊艳龙城,推动非遗技艺以“行走的文明符号”姿态融入城市肌理。
积极搭建的金绣球等灵活居家就业平台,让刺绣、银饰、扎染等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为文明城市注入厚重文化底蕴。
在乌英苗寨,市妇联联合多部门开展“我教妈妈讲普通话”夜校课堂,200余名苗家妇女从“零识字”到“能读写、敢交流”,解决了旅游接待中的语言障碍,苗寨山歌、刺绣技艺通过网络直播走向全国,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明素养提升的典型事例。
三、法治护航:维权服务照亮文明之路
构建“妇联+司法+社会”维权网络,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工作经验获中央政法委领导肯定性批示,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刊发于《政法动态》《长安》杂志。
积极培育“巾帼法律明白人”,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妇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以“她智慧”助力平安柳州建设。
四、家风润城:家庭文明涵养城市气质
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5年来全市涌现出各级“最美家庭”571户,打造清廉家风研学路线11条、家风家训教育阵地27个,开展故事分享会、家庭亲子研学等系列活动5000余场次,推动好家风成为文明城市的“精神坐标”。
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高水平承办的“家国同庆·见证幸福”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柳州分会场活动,以“工业风+民族情”的创新形式获全国妇联通报表扬。
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创建村(社区)家长学校1235个,5年来开展“智慧家庭成长计”等活动9000多场次、受众10万余人次,有效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五、志愿关爱:巾帼红点亮文明之光
以柳北区钢城街道元宝社区等3个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为轴心,辐射带动全市1200余支巾帼志愿服务队,5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万余场次。策划拍摄的微电影《巾帼志愿者》获2023年第二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微电影大赛“十大优秀影片”。
“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带动居民、村民积极参与庭院绿化美化,2024年培育广西“美丽庭院”50户,让“美丽柳州”转化为身边实景。
实施“紫荆健康 因爱花红”“春蕾计划”等公益项目,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惠及妇女儿童10万余人,“巾帼红”成为文明柳州温暖底色。
从柳江河畔到苗山侗寨,从工厂车间到社区街巷,柳州妇女积极发挥独特作用,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文明创建永不止步,柳州市妇联将继续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在文明实践中书写更多温暖故事,推动“家庭小美”汇聚“城市大美”,让文明之花在龙城大地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