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柳州妇女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快讯

【龙城巾帼风采展 ㉑】侯芳妮:传承好手艺,做好“守艺人”

  发布日期:2024-04-03   |  来源:市总工会       
将本文分享到:

开栏语

“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4周年,激励广大妇女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弘扬传统美德,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半边天”作用,柳州市妇联在“柳州女性”微信公众号开设“龙城巾帼风采”栏目,宣传全市各行各业优秀女性和先进集体典型,着力用榜样力量激励妇女,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柳州篇章贡献巾帼之力。

 本期为第二十一期栏目,为大家带来的是广西三八红旗手侯芳妮的故事。



三江六甲人是汉族分系的一个特殊族群,他们历经千年迁徙来到三江,与县内侗、壮、苗、瑶各民族守望相助,六甲刺绣也在长期的民族交融中形成了自身特色,侯芳妮就是六甲刺绣的传承人。幼时的侯芳妮常常目不转睛地看着长辈手中翻飞的绣针,如今,她已成长为六甲刺绣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获评广西三八红旗手、“柳州工匠”、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她不但成为了技艺精湛的手艺人,更是兢兢业业的“守艺人”。


立下决心,付诸行动




耳濡目染使深山里的这项技艺在侯芳妮的心中种下了种子。大学期间,侯芳妮在图书馆偶然翻到与刺绣技艺有关的书籍,于是那年暑假她便兴冲冲地想向家中长辈请教六甲刺绣,却失望地发现这门技艺在她身边几近消亡。侯芳妮不甘心看着这门宝贵的非遗技艺日渐式微,便下定决心,不仅要做六甲刺绣的手艺人,更要做一名“守艺人”。

由于一时无法习得六甲刺绣技艺,侯芳妮只得另辟蹊径,先学习时兴的苏绣。侯芳妮大学毕业后前往苏州学习刺绣的计划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和不解。她独自一人奔赴“苏绣之乡”,半工半读拜师学艺,一学就是近三年。


潜心研究,守正创新



2010年,侯芳妮带着所学的刺绣技艺返乡,创办了“芳妮绣庄”。2021年,侯芳妮成立“广西洛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潜心研究传统刺绣技法的同时,努力探索传统技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经过日复一日的实践和尝试,侯芳妮大胆地将六甲刺绣中的剪纸绣、平绣和苏绣的技法融合,首创“双面剪纸绣”技法。这种技法突破了传统剪纸绣尺幅小、布料单一、用途受限的困境,在通透的真丝绡上做剪纸绣,让正面绣图有浅浮雕感、反面绣图平整精致,将剪纸绣的用途拓展至书签、胸针、团扇、摆件、屏风等民族文旅创意产品,也让刺绣产品拓宽了销路,为助力乡村振兴创造了条件。


悉心传授,共享成果




过去的六甲刺绣走不出深山,更难以为村民创造经济价值。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侯芳妮不但创作出多个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的作品,更不遗余力地传授刺绣技艺,为村寨手艺人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周边妇女群众共享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在侯芳妮的带动下,不少绣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平均每月能获得2000多元的收入。

侯芳妮还积极促进“非遗+旅游”合作,开发“走遍三江”村寨游公益活动,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基于公平贸易理念设计的“走遍三江”项目自2019年运作,学费从旅行者手里交到手艺人手里,既传播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寨旅游发展。

暮去朝来,侯芳妮立下的决心变成了现实。六甲刺绣这项非遗技艺,在许许多多“守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就像他们怀抱着的“匠心”,历大浪淘沙仍屹立不倒,经千锤百炼而始终赤诚。



  • 柳州妇女
    微信公众号
  • 儿童少年
    活动中心
  • 柳州家教
    163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