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柳州妇女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巾帼心向党

【柳州党史】掀起柳州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抗日救亡报刊

  发布日期:2021-07-13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将本文分享到:

抗日救亡报刊是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舆论工具和号角。由于日军的不断入侵,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新闻机构往西南方向疏散,有部分新闻出版机构迁到柳州,使柳州的新闻机构在抗战期间增加到10多家。

《柳州日报》

当时在报刊方面起着领导作用和影响最大的要算《柳州日报》。《柳州日根》是柳州报刊中历史最长的一家。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的一批地下工作者打入报社工作,曾两次在报社内建立党的组织,先后在报社工作过的中共党员有70余人之多,还有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报社工作过。《柳州日报》虽为地方政府所办,由于中共党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掌握了报社的领导权,从社长、总编辑、采访主任、编辑主任、记者、编辑到行政管理人员均由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担任。在共产党控制期间的《柳州日报》,利用新闻的合法地位担负起宣传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坚持民主、抗战必胜、反法西斯斗争必胜的任务。他们经常分析国内外的形势,根据斗争的需要适时发表文章,引导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当时社会上一些人对日本抱有幻想,投降派放出向日本妥协的言论时,《柳州日报》及时发表社论《待机而动的日本》(1941年10月14日),指出对日本不能抱任何幻想,并隐晦地批判了国民党的妥协投降倾向。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柳州日报》又及时发表社论《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19日)配合宣传。1941 年,当德国军队向莫斯科进攻时,社会上有些人对反法西斯战争信心不足,甚至有人攻击说苏联红军不堪一击,《柳州日报》及时发表社论《莫斯科之战》(1941年10月28日)予以反击。当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时,《柳州日报》又发表社论《希特勒的惨败》(1941年12月13日),以铁的事实宣传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社论引用了苏联《真理报》的材料说:“德对苏作战五个月来,步兵损失600万,坦克15000辆,飞机13000架,大炮19000门,自动步枪无算。”社论还说:“纳粹自称‘常胜军'的假老虎刺破了,它完全的溃灭日子快到了。”这些文章无不使广大群众受到鼓舞,增强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

《柳州日报》富有战斗力的文章,常常引起各大报刊的注意,纷纷摘登或转载。1943年2月7日重庆《新华日报》转载了《柳州日报》1月13日的社论《中英中美签订新约》。《新华日报》还打算转载《柳州日报》的社论《争取主动积极反攻》,后因重庆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的阻挠,只好刊登未能登出的启事。《新华日报》还在《友声》专栏上摘登《柳州日报》的社论、评论、短评等,桂林一些进步报刊也常转载《柳州日报》的文章。

1944年11月11日柳州城沦陷,柳州日报社撤退到柳北一带,仍坚持出版油印的《柳州日报》,并组织武装队伍开展斗争。《柳州日报》在国统区坚持宣传抗战,讴歌进步,针砭时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成为抗日、民主、进步的一面旗帜。

《真报》

《真报》于1941 年夏开始筹办,1943年2月26日发行,为对开日报。发行人彭树椿,经理曾敏之(进步文化人),总编辑陈雄子,副刊编辑何家槐(中共党员)。后因经费不足停刊。同年夏复刊,改为四开三日刊。桂林疏散后,黄宁婴任副刊编辑,知名文化人士司马文森、陈残云、叶春常在该报发表文章,在舆论宣传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阵中日报》

《阵中日报》于1939年8月在广东韶关创办。在国民党第四战区内发行,报纸的对象是“阵中”的官兵。1940年夏,《阵中日报》随四战区迁来柳州,因经费困难不久停刊。1944年元旦重新出版,日印对开一张,编辑言论为中共党员刘乐扬和进步文化人郑家弘掌握,颇有起色。湘桂大撤退前夕报纸改出晚刊。

此外,在抗战期间一部分从广州、上海、武汉撤退出来的书店迁到柳州或者在柳州设立了分支机构,比较大的或有影响的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局、新亚书店、乐群书店、新生书店、上海图书杂志公司、国新书局、北新书店、青年书店、群众书店、荣记书店等。迁来的书店大都集中开设在庆云路、东大路、培新路。这些书店迁来柳州,对于活跃柳州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柳州妇女
    微信公众号
  • 儿童少年
    活动中心
  • 柳州家教
    163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