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07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 |
除了歌咏,戏剧活动在当时也是很活跃的,演出节目以话剧为最多。很多学校直到班级都成立有剧团或剧队,每学期举行一次戏剧比赛,演出的节目有的具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进步的师生通过演戏,借以针砭时弊,抨击社会的黑暗,引导人民追求光明和民主。1946 年各学校演出的剧目有:歌剧《兄妹开荒》《朱大嫂送鸡蛋》《农家苦》《青春曲》《军民进行曲》,话剧《茶宴》《升官图》《风波亭》。1947年1月,沈章平到柳州中学任高中班导师,组织排演了《日出》《清流万里》等话剧。《日出》一连公演了十几场,反映强烈。当时柳州的几家大报都报道了《日出》的演出盛况。10月,在龙城中学校庆12周年纪念会上,演出讽刺剧《满城风雨》。该剧揭露了国民党官僚绅士之间那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丑恶嘴脸。同年,州中学排演了话剧《还乡泪》,反映光复后国民党借动乱之机,大发国难财,侵占良田,烧毁民房,致使老百姓背井离乡、有家不能归的悲惨情景。1948年10月龙城中学校庆13周年,演出讽刺国民党的独幕剧《香港小姐》和活报剧《你这个坏东西》。同一时期,柳州中学排演了《朱门宴》;黄花岗小学排演了鲁迅翻译的苏联多幕话剧《表》,在柳庆师范学校礼堂公演了几场,在柳州曾轰动一时。此外,很多学校还演出过茅盾的《清明前后》、曹禺的《雷雨》、老舍的《国家至上》、陈白尘的《升官图》、沈浮的《金玉满堂》等名剧。当时的学生,都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装台、服装、道具、化妆等都是自己想办法动手解决,或自费筹钱购买。参加演出的学生虽未受过专门训练,但他们凭着一股革命热情,认真排戏,演出的节目符合时代节奏,深受群众欢迎。
除了以歌咏、戏剧等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外,当时的文化运动还有另一种形式,即开展阅读进步书刊的活动。柳州党组织通过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青年会会员在学校里运用读书会或兄弟会的形式,把一些进步青年团结起来,组织他们学习革命文艺作品《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苏联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母亲》《铁流》,以及《文汇报》《大公报》《文萃》等进步的报刊。学生阅读了这些进步书刊,大开眼界,在思想上受到启发。读书会在当时很普遍,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形式大都是秘密的,人数不等,方式以传阅为主,有时会员也集中在一起讨论。1946年,柳州中学的郭其中、韦勋猷、张洪智等人以兄弟会的名义组织了一个时事学习小组,一直活动到1947年上半年。时事学习小组除组织学生传阅进步报刊《新华日报》《民主》外,还经常召集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新民主主义论》《大众哲学》等书籍。1947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1周年纪念日,龙城中学在中共党员丘行的支持下,由周民震等几个学生发起组织了名为"奔流社”的读书会,出版公开的油印社刊《奔向太阳》,刊登学生自己创作的进步诗歌、散文和小说,并且组织会员阅读进步的文学作品。此外,奔流社还经常举办文学讲座,向青年传授进步的文学理论知识。是年冬,柳庆师范学校的中共党员邱如岳、龚敬发动各班学生秘密组织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为了避免敌人怀疑,学习小组常常是在深夜才进行活动。此外,柳江县中、文惠小学等很多学校也都组织有读书会。很多思想进步的青年通过参加读书会活动,提高了思想认识,从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利用绘画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辛辣的讽刺,是革命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形式。1946年底,柳州中学学生举办了一次画展,展出的大都是进步作品。1947年,全国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消息传到柳州,各中学纷纷响应,开展募捐活动。当时柳庆师范学校学生何振予画了一幅漫画——《老爷,我们要吃饭也要民主》,以此抗议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美术工作者陆田以《五块线》为题画的长幅连环画卷在柳庆师范学校展出,受到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当时,各个学校还不定期地出版各种壁报。壁报的内容都是学自己撰写的诗文,如感想读书心得之类;还有学生自己画的画,搞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柳州中学学生出过题为《劲草》、《民主与科学》、《生死社》的壁报,有的还编排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两种。壁报内容大都是以要民主、反独裁为中心内容,反对学校的封建统治,向黑暗社会发出抗议。1949年5月,龙城中学寻师运动发生后,各班纷纷组织演讲、出版壁报、写文章和诗歌,缅怀五位老师的深情厚谊,揭露反动派对龙城中学的种种迫害。在当时,柳州中学、龙城中学、柳庆师范学校的壁报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每个学期都有壁报比赛。壁报在当时起到了针砭时弊、宣传科学与民主的作用。
时事演讲在当时也经常举行。1946年 11月20日,龙城中学举行了以“反对内战,争取民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些中共党员教师如方宏誉、丘行也经常给学生讲解时事,在蒋介石和美国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时,丘行曾作过关于评《中美商约》的报告会,用比较、对比分析的手法,指出这又是一个不平等条约。除此,每周的校会有时也安排一些演讲和形势报告会。柳江县中也多次举办演讲比赛,开展班级间的大辩论,如“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各学校也都开展各种形式的时事讲座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觉悟,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946年3月,吕志刚、邹维克、曾繁芳等人以柳州中学学治会的名义创办了《新潮》旬刊,3月26日的《广西日报》(柳州版)刊登了《新潮》创刊的消息。该刊物是一个综合性期刊,除报道各地学校动态外,还有社论、时论、青年学习问题及科学、文艺等内容。由新星书店公开发行,在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5月25日的《广西日报》曾撰文称赞《新潮》是“为整个广西的中学作报道的刊物”。《新潮》从创办到停刊,历时仅两个月,时间虽短,但却因其影响而名噪一时,起到了宣传、动员、教育和号召的作用。
革命文化运动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和面临斗争。1948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会议,选举蒋介石为总统。在“国大”期间,蒋介石指挥他的数百万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同时,在蒋管区内严厉实行特务统治,镇压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刻,柳州党组织更加积极地领导各中小学的“反饥饿、反迫害”斗争。柳州革命文化运动的战士们不畏强暴,以歌声、笔杆为战斗武器,进行坚韧不拔的斗争。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以鼓舞人民的斗志,用《茶馆小调》和《古怪歌》的激昂歌声去揭露国民党,打击敌人。然而,也有一些人在革命风暴和白色恐怖面前迷失方向、畏缩不前或退出战斗,打着追求纯粹艺术的招牌,参加以原国民党48军军长、广西民社党党魁覃连芳为社长的“赏真音乐社”。但由于他们脱离群众,不符合时代节奏,终为时代和人民所唾弃。“赏真音乐社”从1948年4月6日成立到5月上旬便自行解体。
解放战争后期,柳州的反动当局看见蓬勃发展的革命文化运动,惊慌失措,颁布了禁歌令,列举了一大堆禁唱的歌曲,并加强对进步人士的迫害和镇压。柳州中学教师吉联抗、龙城中学教师沈风都因受到敌特监视而先后撤离了柳州,王椿湘也被迫辞去了学校职务。有的教师迫于压力,不敢再教学生唱进步歌曲了,有的甚至退出了合唱团,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化运动相对地处于低潮。但是,由于革命文化运动已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49 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处于低潮的革命文化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学生和广大青年踊跃走上街头,进行广泛宣传,从学校到社会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宣传队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迎接柳州的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的柳州革命文化运动是具有一一定声势的,它起到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政治斗争服务的作用,猛烈地冲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唤醒民众为争取民主和自由而斗争,把革命文化变成为有力的反独裁、反内战的号角和战鼓。在柳州文化史乃至柳州革命斗争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