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9-29  |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 |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中共中央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第二条战线,放手发动群众,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并最后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柳州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工作方针,大胆发展党的群众组织,壮大革命力量。从1948年初至1949年秋,柳州党组织根据中共桂柳区工委及广西省城工委的决定,先后建立了爱国民主青年会等10个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共有成员461人。这些群众组织作为城市斗争的有生力量,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的战线上为柳州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群众组织的建立
柳州党组织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贯彻“改变作风,深入下层,组织群众,一点一滴地积蓄力量"的方针,在1946年和1947年期间首先在学校成立读书会、奔流社、兄弟会等公开或半公开的群众组织,把倾向进步的青年学生团结在党的周围。1947年 10月,中共桂柳区工委在桂林召开会议,提出今后一切工作都为了民变武装斗争与群众斗争的发展,继续巩固、发展党与群众组织,并决定“成立广西城市爱国民主青年会,以作为党领导城市爱国民主运动的助手和桥梁”。柳州党组织根据桂柳区工委“十月会议”决议,从1948年初开始布置党员在青年学生中发展爱青会员,到1948年底柳州各中学和一些机关建立了爱青会组织。
1949年1月,中共广西省城工委在桂林召开城市工作干部会议,帮助城工干部树立正确的依靠群众开展地下斗争的城市工作的观点,提出了“大胆放手发动群众斗争巩固与发展组织,培养干部,建立城市主力军,准备里应外合,迎接大军解放华南,解放广西”的方针。会议总结了广西四大城市爱青会的工作后指出:为配合解放军南下,仅靠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扩建群众组织去团结、教育各阶层人民,参加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斗争,以实现“发展进步势力,壮大革命力量”的目的。会议委托胡习恒草拟了若干群众组织的章程,并由会议讨论通过。
2月,中共柳州特派员梁山、副特派员罗杰林,中共柳州县委负责人胡习恒、熊元清分别在柳城县的社冲乡长漕村和市郊的社湾村开办党员城市工作训练班,传达、学习省城工委“一月会议”精神,确立了正确的城市工作观点。从此,柳州市的群众工作以崭新的面貌开展起来,群众工作转入了下层,打开了各阶层的关系。各种群众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城郊农民、码头工人、机关学校的工作都已展开,铁路职工工作也得到了加强。爱青会的工作也克服了仅在知识分子中发展会员的关门主义偏向,有了飞跃的发展。1949年4月,柳州党组织根据上级的指示,先后成立了广西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和柳州学生联合会。
5月,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湘桂黔铁路职工解放联合会。7月,广西省城工委书记陈枫在市郊社湾村中共党员明乐家召开省城市工作会议,将柳州市区原有的中共柳州县委和柳州特派员领导的组织合并,成立中共柳州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柳州城工委)。“七月会议”后,柳州城工委领导的各种群众组织相继增加和扩大,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广西妇女解放联合会先后成立。
9月,省城工委在鹧鸪江的山沟里召开省城市工作干部会议。针对反动派垂死挣扎、广西即将解放的形势,要求各市党组织加快发展党和群众组织,做好护城迎军工作,号召全体党员要“彻底认清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克服对于打开各阶层,特别是下层群众的关系仍重视不够的缺点”。会议强调指出:“没有良好的群众工作,党的力量就不能发挥,各种巨大的工作就无法做好。群众工作应作为日常工作之一来做,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去做,必须克服缩手缩脚的毛病,而应大胆放手、掌握时机、转入下层。”会议决定:“群众组织形式,一般应根据群众的性质、当前的需要及其觉悟程度与环境条件去适当确定。”在目前,由于全国形势的发展,群众觉悟一般都提高了。因此,爱青会的形式已不大适合于一般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要求,除了有些情况仍采用爱青会形式外,可以进一步 采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形式。至于一般民主人士、文教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公务人员、工商界、妇女界、铁路职工及一般工农等,都应该依职业性质、社会地位而采用不同界别的解放联合会、联谊会、协会等形式去组织他们。
会后,柳州即在爱青会员和进步青年中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还建立了文教工作者解放联合会、公务人员解放联合会和工商界解放联合会等群众组织。至此,中共柳州地方组织领导的10个群众组织遍及全市各阶层。
这10个群众组织简况如下:
广西爱国民主青年会(简称爱青会)——柳州党组织根据中共桂柳区工委决议于1948年初在柳州各中学的进步学生中发展会员。凡是思想进步,愿为独立、和平、民主事业而奋斗的青年均有资格入会。爱青会的工作纲领是:“配合全国反帝反封斗争高潮,推动各地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政府独裁、卖国、内战、饥饿政策,打倒蒋政府,成立联合政府,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爱青会是广西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一个较大的群众组织,对一般进步青年,特别是对青年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拥有很高的威望。在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中,爱青会的人数最多、力量最强,到柳州解放前夕共有爱青会员132名。会员几乎遍布全市的每所中学,成分大多数是青年学生,以后扩展到部分青年工人和城市平民。柳州的爱青会没有自己的独立领导机构,都由党员直接联系,但他们的活动与工作,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执行着党给他们的任务,其的政治性是相当强烈的。"新中国成立后,适龄的爱青会员全都转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湘桂黔铁路职工解放联合会——1949 年三四月间,柳州党组织派一批共产党员到柳州铁路局开辟工作。5月中旬,把铁路原有的进步职工自发组织的湘桂黔铁路职工协会和湘桂黔铁路工会(秘密)统一起来,改名为湘桂黔铁路职工解放联合会。其成员主要是铁路工人、部分低级职员和高级职员,主要分布在柳铁机务段、发电厂、运输处、工程局、北站机务段及城站材料库等地。到柳州解放前夕,湘桂黔铁路职工解放联合会共有13个战斗小组、113名会员,由11名党员分线领导。会员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的斗争,掌握了公开的工会及福利会的领导权,在争取薪资、谋取职工福利、保障职工生活与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解放前夕,湘桂黔铁路职工解放联合会领导铁路职工,组织护厂护路队,与敌人的破坏展开了艰苦的斗争。
柳州学生联合会——1949 年4月,中共柳州副特派员罗杰林负责筹备和建立了柳州学生联合会,柳州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康成禧为主席,柳庆师范学校学生、共产党员龚敬为组织委员,龙城中学学生、共产党员潘瑞才为宣传委员。《柳州学生联合会简章》规定:学联以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卖国政策,要求民主、和平,争取学校当局改善与保障学生的生活待遇,反对奴化教育,准备力量,迎军解放柳州为宗旨。“凡柳州市同学,愿意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并坚决执行本会行动纲领与日常工作,严格遵守秘密者,均可为本会会员。”学联的组织系统“上设干事会,各校设学联支部,支部以下分设学联小组。干事会为本会最高决策机关,学联支部为执行机关,但其关系仍然是秘密的。"学联成立后,其组织在全市各中学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到解放前夕共有会员71名。学联会员入会时只须登记姓名,不须填写自传和宣誓,党组织通过党员或爱青会员去领导学联会员。学联会员表现好的便可吸收参加爱青会。
广西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又称广西民主人士解放联谊会)——于1949年4月成立,是团结年龄较高的知识界人士及国民党军政机关中的中上层民主人士的组织。它“以团结各阶层人民反对广西当局三大豪门的阴谋统治与各种反动措施,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八项和平条件,争取人民生活之改善、言论出版之自由,积蓄力量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广西,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宗旨。”以“团结民主力量,互相交流意见,在解放前[夕]保护本机关、学校、工厂的机器、财产、卷宗,供给情报,监视特务;在解放过程中,协助安定社会秩序为目前主要任务。”参加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的条件不如加人爱青会那样严格,只要是倾向进步,愿意跟人民一道工作,经中共党组织批准便可入会。柳州仅发展了20名会员,主要分布在柳州的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柳州警察局、柳州警备司令部、中小学和工厂。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团结民主人士的重要性,并当作统战工作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解放前后所起的团结和动员地方父老、开明绅士的作用是很大的。”
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系1949 年中共广西省城工委“七月会议”以后成立的工农群众组织。包括码头工人、各机关里的工人、菜农及城市平民,其中以苦力工人、菜农较多。解放前夕柳州有工农解放联合会会员77人,主要分布在水南街、贤良路、弯塘路、桂柳路、窑埠街、鹧鸪江、塘头、黄村、山田等地。任务是:“团结及教育工农群众,担负起工农解放的工作。"
广西妇女解放联合会——系 1949 年广西省城工委“七月会议”以后,根据斗争需要而建立的妇女组织。入会者全是知识分子,柳州仅发展了会员12人。她们“凡愿意参加妇女解放运动,并能坚决执行本会决议与日常工作,严守本会纪律者,经本会会员一人之介绍,得支会核准后,即为本会会员。”入会时不须填写志愿书和宣誓。由于妇女联合会成立的时间较短,在解放前夕没有做妇女本身的福利和解放工作,但她们和其他群众组织一道共同参加了迎军解放的工作,并为柳州解放后成立的民主妇联打下了组织基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49年4月第一次全国团代会决定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柳州党组织根据团章的规定和省城工委“九月会议"决议,于9月以后开始在柳州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由于入团的条件较高,加之建立的时间短,在解放前夕柳州只发展了29名团员。这些团员有的是由爱青会员提升为团员,有的则是直接从优秀的进步青年中发展。
广西工商界解放联合会——系 1949年中共广西省城工委“九月会议"决定成立的,以团结工商界中一般开明人士为目的的群众团体。柳州仅发展了1名会员。
广西公务人员解放联合会——系 1949 年中共广西省城工委“九月会议”决定成立的群众组织。目的是把中下层公务人员团结起来,为人民服务。柳州仅发展了3名会员。
广西文化教育工作者解放联合会——于 1949年9月成立,是团结中小学进步教师和新闻工作者的组织,解放前夕柳州仅发展了3名会员。她“和公务人员及工商界的差不多......但对解放工作的协助也是不可忽视的。"
柳州党组织在发展群众组织的同时,把党组织的发展与之结合起来。对加入群众组织的进步人士,注重在斗争中锻炼和考验他们。要求每个群众组织成员必须和群众交一至三个朋友,通过读书会、时事座谈会、谈心等形式,把进步群众组织起来,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对符合党员条件的群众组织成员,就及时吸收他们入党,使党的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群众组织以秘密的形式存在,要发展一名成员,必须经过教育、培养、考察等阶段,有的群众组织还必须严格履行写自传和申请书,由联系人转报党组织审查批准等手续。大多数群众组织还要求举行入会宣誓。一般情况下,中共党员根据自己的职业,在本行业中发展群众组织成员,形成了某一行业从党组织到基层群众一通到底的单线联络系统,避免因过多的横向联系而引起敌人的注意。会员之间实行单线联系,不发生横的关系,一个联系对象就是一个战斗小组,在党的指导之下行动。会员定期与联系人过组织生活,布置和接受党交给的任务,传阅进步书刊。会员必须遵守党的《秘密工作条例》,绝对服从组织分配,还有缴纳会(团)费的义务。对于居住较集中的在校学生联合会会员,党组织采用建立统一领导机构的方式来领导他们,成立了一个由中共党员康成禧、龚敬、潘瑞才组成的3人领导小组;而对其他群众组织,都不设立独立的领导机构,由党员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单线联系,层层负责,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中共党组织为了加强群众组织的力量,也常派党员或爱青会员以双重身份参加另一个群众组织,作为该会的骨干分子,起到核心力量的作用。在发展群众组织的过程中也出现诸如爱青会发展和领导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会员或学联会员的交叉形式,这是根据党组织的指示,按发展对象的年龄及其具体情况而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