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4-19  |  来源:FM1029柳州综合广播   | |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晓源是一位执业26年的重症医学科专家,26年来,她带领团队与死神博弈,跟时间赛跑,在生与死的边缘,抢救了一条条生命。
初见王晓源,她像一个会凌波微步的“女侠”在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ICU)来回穿梭,结束手上忙碌的工作后,她梳理了下头发,和我们谈起刚才的抢救工作。
今天,她接到的是一个消化道大出血的危重病人,她说:“成人外科这一块,我们医院还是比较薄弱的,我刚才又打电话联系了人医潘院长,让他过来商讨病情。不管什么时候,我打电话给潘院长,他都是随叫随到的。其实,对于医学交流而言,它不存在科室之间的隔阂,更加不存在医院之间的隔阂,我们希望用自己最强大的力量去帮助到每一个患者。”
2005年,她带领团队填补了医院器官移植术后监护的空白。2014年她成功救治柳州首例重症H5N1禽流感患者。2017年,她带领团队创造了广西医院H7N9重症病毒性肺炎救治“零死亡率”的奇迹。2018年她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例8岁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及一例2岁9个月气道异物致心脏骤停患儿,这是当时广西区内应用ECMO救治的最小年龄患者。
2019年的一次抢救,让王晓源至今难以忘记。一个11个月大的宝宝,得了病毒性肺炎,就在大家觉得宝宝有所好转时,意外发生了。她回忆道:“我们给他上了ECMO,一共坚持了21天,我们从临床上评估这个宝宝应该肺这个难关过了,突然这个宝宝就发生了我们最担心的一个并发症—脑出血,应该要采取外科手术来干预,就是要给他脑袋上开个口子,让血能引出来,减轻压力。当时,他爸爸的一段话让我很感动,他说:‘这么多天我们看得出来你们对我们孩子的付出,我们愿意把孩子交给你们,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愿承受。'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信任。”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波及全国。作为市救治专家组组长,王晓源负责全市及五县辖区定点医院的疫情防控部署、患者救治工作的指导,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她说:“当时,很多人在武汉封城之前赶了回来,有部分人回到了柳州,他们从火车或者飞机场抵达后,就立马拖着行李箱到了我们医院,我们的发热门诊,一下子就全部满人了。当时正值年三十,很多医生也在家休假,我们马上打电话联系医生,并且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布通知,所有的医生都非常积极的响应,一下子就有两三百号医生志愿参与救治工作。这时候,你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在战斗,而是几千号人在陪着你,真的很感动。”
谈到这些年经历的种种,王晓源笑了:“死亡是让人最恐惧的事,但这些事,我们每天都要去经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但是换一个角度讲,令我有更深感触和冲击的反而是生。我们不管是熬夜也好,多辛苦也好,我们整个团队能守护住一个生命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喜悦啊,真的是胜过了所有付出。”
王晓源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从医生到主任再到院长,王晓源也在不断蜕变。也许是在重症呆了很长的时间,让她锻炼出了强大的内心和越挫越勇的性格。她自信的说:“女性在社会上的压力来自于家庭、孩子和工作的环境。我们虽然肩膀很柔,但是能挑重担,这也是新时代的对我们女性的一种要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万事往好的方向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