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5-18  |  来源:柳州日报   | 作者:范桢 | |
“空调正式开放!”去年12月15日,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大滩小学老师虞景岚和孩子们聚在空调出风口取暖。同学们没想到,在寒冷的冬季竟能用上空调。城乡办学条件改善,是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
2011年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广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上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教育标准化,撬动教育优质发展。十年来,全市教育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2014年,三江洋溪乡安马小学寨全教学点迎来了崭新的三层教学楼,留守儿童告别破旧的吊脚楼教室搬进了新教室。对他们来说,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通过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我市已完成1200所农村中小学校基本建设,实现农村薄弱学校“有教室、有课桌椅、有厕所、有开水、有床位”等最基本办学条件的目标;完成农村中小学运动场项目,在广西率先基本实现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学校标准运动场地全覆盖。
教育改革,更深层次的还要体现在教育公平上。自2013年市景行小学率先推进集团化办学,优化资源配置,我市进入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为主体的学区制管理改革。目前,全市成立义务教育集团53个,集团化办学率达到46.27%,集团在校生24.54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52.06%,有效缓解了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择校热”现象。“家门口就能上名校。”这是家长们对集团化办学的赞扬。
教学信息化,又激活了教育改革的活力。我市五县和柳江区开展的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建设,使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镇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同时实施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建成覆盖五县和柳江区全部义务教育段860多所学校(含教学点)的6800多间信息化互动教室。这是自治区乃至全国首次在一个地级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同步互动课堂”,创造了通过“互联网+教育”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成功模式。
教育特色化,提升教育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创新涌现出200多项创新成果,开发出一批在自治区内外有影响力的优质课程。通过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还加大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研训一体化”新机制,并在农村中小学设立57个名师工作室,实现“教育扶贫”。同时,积极推广职业教育“柳州模式”,通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范桢)
|